近日,AMD为大家带来了一场Mini AI工作站创新分享沙龙,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AMD大中华区家用产品市场总监廖金宁、AMD 大中华区AI市场经理昝仲阳共同主持了该沙龙。他们分别从品牌价值、产品技术、AI 场景落地及生态建设等多个维度,深度解读了基于 AMD锐龙AI MAX+395打造的迷你AI 工作站,展现其在端侧、边缘侧 AI 领域的核心优势与应用潜力,为 AI 开发者、中小企业及教科研领域带来算力下沉新选择。
品牌与产品双突破:AMD 获全球认可,锐龙AI MAX+ 395工作站致力成为端侧AI推理优选平台
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
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为大家分享了 AMD 的品牌与市场成绩。他指出,AMD 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博士在 2024 年《财富》全球商业领袖排名中位列第 14 位,还被评为《时代杂志》2024年度CEO。同时,据 Brandz 品牌研究公司数据,AMD今年在全球所有行业在内的最具价值品牌排名中位列第 47 位,凸显其市场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在产品层面,纪朝晖强调 “半导体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消费级市场中,X3D系列处理器(从 锐龙7 5800X3D到锐龙7 7800X3D再到锐龙7 9800X3D、锐龙9 9950X3D)凭借超强性能成为 “一代神 U”,推动电竞行业迈入 “千帧时代”,且移动端的锐龙9 9955HX3D 笔记本也已实现了“千帧电竞”的体验。
在全民AI时代,基于AMD锐龙AI MAX+ 395搭建的迷你 AI工作站,更是AMD在端侧AI领域的突破性产品。锐龙AI MAX+ 395集成16核32线程”Zen5”核心CPU(最高加速频率5.1GHz,为目前移动平台顶级处理器)、等效4060~4070独显性能的GPU,以及 50+TOPS算力的NPU(符合微软 Windows 11 AI+PC 规范),更重要的是AMD独特的UMA(统一内存架构)支持最大128GB 内存,其中最大可将96GB分配给GPU作为专属显存,还有16GB可以共享给GPU,为超大模型本地部署提供关键支撑。
目前基于AMD锐龙AI MAX+395搭建的迷你 AI工作站在京东等平台主流售价仅 1.5万元,却能提供 96GB 的专属大显存,这是传统AI一体机服务器(15-20 万元起)难以比拟的。这些产品的推出,将端侧 AI 推理机的门槛大幅降低,仅需远比传统搭建方式低的多的成本和体积及功耗,更低的维护成本等即可部署,成为中小企业、开发者及教科研机构的高性价比选择。
产品家族与形态创新:AI生态加持,多场景覆盖满足多元需求
AMD大中华区家用产品市场总监廖金宁
AMD大中华区家用产品市场总监廖金宁对 AMD锐龙 AI MAX+395 产品家族及规格优势进行了补充。他介绍到,目前AMD锐龙 AI MAX+395产品线分为两大系列:面向家用市场的 锐龙 AI MAX+395,以及面向商用市场的 锐龙AI MAX Pro(已在惠普移动工作站等产品中应用)。
从技术细节看,AMD锐龙AI MAX+395采用创新的Zen 5 架构核心,领先的4nm制程,16 核 32 线程的配置已达到 AMD 旗舰移动平台Fire Range的性能水平,非常强劲。GPU部分拥有40个CU 单元,远超传统轻薄本8~12个CU的配置,AMD首次为其集成显卡采用四位数命名(8060S/8050S),彰显其在性能方面的突破。NPU方面,它高达50+TOPS的AI算力,可完整适配 Windows 11 推送的各类 AI 应用。
AI 场景深度落地:从个人到空间,解锁端侧智能新价值
AMD 大中华区AI市场经理昝仲阳
AMD 大中华区AI市场经理昝仲阳则聚焦 AI 趋势与场景落地,他指出当前 AI 行业正迎来三大变化:MoE架构大模型在参数规模增长的同时,凭借稀疏激活有效降低了计算成本 ,VL(视觉语言)模型具备了通用的视觉理解能里,减少企业为开发特定模型而进行数据标注 的成本,MCP(多智能体协作)与Agent技术要求更长上下文支持 —— 而这些趋势均与AMD锐龙AI MAX+395迷你AI工作站的核心优势高度契合。
在具体场景中,AMD锐龙AI MAX+395工作站已展现出广泛潜力:
个人开发者层面:借助 “软件 3.0 时代” 的自然语言编程(如 Web Coding),开发者可通过 395 工作站快速搭建 AI 应用,例如用 VR 模型实现园区异常检测、用 N8N 工作流 + 30B 大模型分析 B 站 UP 主数据,无需复杂编程即可完成原型开发。
企业与小团队层面:针对非技术背景用户,AMD锐龙AI MAX+395迷你AI工作站可搭配 14B 基础模型和数据处理算法构建 “数据分析智能体”,通过自然语言完成数据解析、处理与可视化;制造业可利用基于AI MAX+ 395迷你AI工作站开发的智能体批量分析物料报表,HR 可借助 AI 筛选简历,更可部署 “产品专家”“流程专家” 等专属智能体,实现专业知识的高效复用。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例如物业服务,会议室和家庭等空间场景,基于AMD锐龙AI MAX+ 395的迷你AI工作站,凭借其体型/多模并行/数据安全/性价比等优势,都已经出现很大的商业机会。
今年的AI领域,“MCP”“AGENT” 这些概念特别火,它们需要 AI 处理很长的 “上下文”(比如处理一整场长会议的内容),这就需要更大的显存。比如有个模型要 132K 的 “上下文长度”,普通消费级主机的显卡显存不够是跑不起来的,但 AMD锐龙AI MAX+395的显存(80G 以上)完全够用,还能保持不错的速度。
“AMD锐龙AI MAX+395的96GB显存不仅能跑通 GPT-OSS 120B、Llama 4 109B 等大模型(Qunt4 量化下分别需 80GB、66GB 显存),还能实现多模型并行,这是消费级显卡(20-32GB 显存)很难做到的。”目前AMD锐龙AI MAX+395迷你AI工作站运行 GPT-OSS 120B 模型时 TOKEN 数可达 40+,运行 235B 模型时 TOKEN 数达 14+,精度很高,完全满足行业级应用需求。
生态协同与未来计划:联合伙伴推动 AI 应用 “最后一公里”
在AI生态方面,AMD与全球各地的AI开发者、从业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与RIPPLE AI合作打造AMD锐龙AI MAX+ 395专属的开发者平台,,提供类比树莓派式的开发模式。提供工具、文档、远程调试平台及互助社区,并将推出视频教程,降低入门门槛等。
依托 AMD 中国 AI 应用创新联盟上百家合作伙伴,还将针对电子制造、物业、法务、医疗等行业打造定制方案,并与魔搭社区合作举办 MCP/Agent 挑战赛,设立AMD锐龙AI MAX+395专属赛道,推动应用创新。
AMD已与高校合作联合创新中心,将AMD锐龙AI MAX+395迷你工作站引入教学场景,解决 “AI 服务器使用条件限制过高,普通学生无法接触” 的痛点,助力培养创新人才。
为进一步释放产品价值,AMD 正积极构建 AI 硬件与开发者生态。今年 7 月 10 日深圳生态伙伴大会上,已有超过 20 款基于 AMD Radeon AI MAX+395 的迷你 AI 工作站产品亮相。在分享活动现场,AMD联合合作伙伴也为大家展示了多款AMD锐龙AI MAX+395迷你AI工作站在不同领域的实际演示。
Abee AI Station 395 Max水冷工作站演示高性能释放
其中包括Abee AI Station 395 Max水冷工作站展示了高性能释放,在超过120W的整体性能释放下,通过水冷方案依旧可以将小型化产品的温度压制在合理范围,同时极大的减少工作噪音。
HP Z2 Mini G1a演示ChatExcel
HP Z2 Mini G1a展示了ChatExcel方案,通过本地化部署,可以实现部门或团队级的数据分析一体机,保证核心敏感数据安全。用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交互完成数据分析工作,安全高效。
六联智能AXB35-02-H02-BQ
六联智能AXB35-02-H02-BQ为大家演示了基于Qwen 2.5 VL的安防demo,部署后通过本地调用VLM模型快速检测视频抽帧画面,免标注,易部署,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能够快速发现问题点。
希未SEAVIV AideaStation R1
希未SEAVIV AideaStation R1演示了面向自媒体、市场调查等洞察分析工作者的AI应用。通过N8N自动化智能体工作流和调用本地Qwen3-30B大模型,定制针对up主视频数据收集和洞察功能的AI服务。
零刻Beelink GTR9 Pro演示机
极摩客GMKtec EVO-X2
铭凡MS-S1 MAX
天钡 NEX395
现场还展示了极摩客GMKtec EVO-X2、铭凡MS-S1 MAX、天钡 NEX395、零刻Beelink GTR9 Pro等搭载AMD锐龙AI MAX+395处理器的迷你AI工作站,为各类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算力下沉助力 AI 普惠,AMD 引领端侧智能新未来
从品牌认可到产品突破,从场景落地到生态建设,AMD 正以 “算力下沉” 为核心,将原本高门槛的端侧 AI 能力带入中小企业、个人开发者及教科研领域,让AMD锐龙AI MAX+395成为AI端侧、边缘侧开发优选平台。
“AI是过去50年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变革”,而端侧 AI 需要更多“普惠型”设备。搭载AMD 锐龙AI MAX+395处理器的迷你AI工作站以相比传统形态更低的价格、更低的TCO、更小的体积,即可让每个开发者、每个团队都能拥有“可用、好用、负担得起”的 AI 算力,推动 AI 从“云端’走向”身边’,真正赋能生产、生活与学习的每一个角落。
“生逢其时”!AMD锐龙AI MAX+ 395迷你AI工作站赋能端侧AI普惠落地
2025年9月12日 14 : 08 电脑报原创
近日,AMD为大家带来了一场Mini AI工作站创新分享沙龙,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AMD大中华区家用产品市场总监廖金宁、AMD 大中华区AI市场经理昝仲阳共同主持了该沙龙。他们分别从品牌价值、产品技术、AI 场景落地及生态建设等多个维度,深度解读了基于 AMD锐龙AI MAX+395打造的迷你AI 工作站,展现其在端侧、边缘侧 AI 领域的核心优势与应用潜力,为 AI 开发者、中小企业及教科研领域带来算力下沉新选择。
品牌与产品双突破:AMD 获全球认可,锐龙AI MAX+ 395工作站致力成为端侧AI推理优选平台
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
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为大家分享了 AMD 的品牌与市场成绩。他指出,AMD 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博士在 2024 年《财富》全球商业领袖排名中位列第 14 位,还被评为《时代杂志》2024年度CEO。同时,据 Brandz 品牌研究公司数据,AMD今年在全球所有行业在内的最具价值品牌排名中位列第 47 位,凸显其市场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在产品层面,纪朝晖强调 “半导体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消费级市场中,X3D系列处理器(从 锐龙7 5800X3D到锐龙7 7800X3D再到锐龙7 9800X3D、锐龙9 9950X3D)凭借超强性能成为 “一代神 U”,推动电竞行业迈入 “千帧时代”,且移动端的锐龙9 9955HX3D 笔记本也已实现了“千帧电竞”的体验。
在全民AI时代,基于AMD锐龙AI MAX+ 395搭建的迷你 AI工作站,更是AMD在端侧AI领域的突破性产品。锐龙AI MAX+ 395集成16核32线程”Zen5”核心CPU(最高加速频率5.1GHz,为目前移动平台顶级处理器)、等效4060~4070独显性能的GPU,以及 50+TOPS算力的NPU(符合微软 Windows 11 AI+PC 规范),更重要的是AMD独特的UMA(统一内存架构)支持最大128GB 内存,其中最大可将96GB分配给GPU作为专属显存,还有16GB可以共享给GPU,为超大模型本地部署提供关键支撑。
目前基于AMD锐龙AI MAX+395搭建的迷你 AI工作站在京东等平台主流售价仅 1.5万元,却能提供 96GB 的专属大显存,这是传统AI一体机服务器(15-20 万元起)难以比拟的。这些产品的推出,将端侧 AI 推理机的门槛大幅降低,仅需远比传统搭建方式低的多的成本和体积及功耗,更低的维护成本等即可部署,成为中小企业、开发者及教科研机构的高性价比选择。
产品家族与形态创新:AI生态加持,多场景覆盖满足多元需求
AMD大中华区家用产品市场总监廖金宁
AMD大中华区家用产品市场总监廖金宁对 AMD锐龙 AI MAX+395 产品家族及规格优势进行了补充。他介绍到,目前AMD锐龙 AI MAX+395产品线分为两大系列:面向家用市场的 锐龙 AI MAX+395,以及面向商用市场的 锐龙AI MAX Pro(已在惠普移动工作站等产品中应用)。
从技术细节看,AMD锐龙AI MAX+395采用创新的Zen 5 架构核心,领先的4nm制程,16 核 32 线程的配置已达到 AMD 旗舰移动平台Fire Range的性能水平,非常强劲。GPU部分拥有40个CU 单元,远超传统轻薄本8~12个CU的配置,AMD首次为其集成显卡采用四位数命名(8060S/8050S),彰显其在性能方面的突破。NPU方面,它高达50+TOPS的AI算力,可完整适配 Windows 11 推送的各类 AI 应用。
AI 场景深度落地:从个人到空间,解锁端侧智能新价值
AMD 大中华区AI市场经理昝仲阳
AMD 大中华区AI市场经理昝仲阳则聚焦 AI 趋势与场景落地,他指出当前 AI 行业正迎来三大变化:MoE架构大模型在参数规模增长的同时,凭借稀疏激活有效降低了计算成本 ,VL(视觉语言)模型具备了通用的视觉理解能里,减少企业为开发特定模型而进行数据标注 的成本,MCP(多智能体协作)与Agent技术要求更长上下文支持 —— 而这些趋势均与AMD锐龙AI MAX+395迷你AI工作站的核心优势高度契合。
在具体场景中,AMD锐龙AI MAX+395工作站已展现出广泛潜力:
个人开发者层面:借助 “软件 3.0 时代” 的自然语言编程(如 Web Coding),开发者可通过 395 工作站快速搭建 AI 应用,例如用 VR 模型实现园区异常检测、用 N8N 工作流 + 30B 大模型分析 B 站 UP 主数据,无需复杂编程即可完成原型开发。
企业与小团队层面:针对非技术背景用户,AMD锐龙AI MAX+395迷你AI工作站可搭配 14B 基础模型和数据处理算法构建 “数据分析智能体”,通过自然语言完成数据解析、处理与可视化;制造业可利用基于AI MAX+ 395迷你AI工作站开发的智能体批量分析物料报表,HR 可借助 AI 筛选简历,更可部署 “产品专家”“流程专家” 等专属智能体,实现专业知识的高效复用。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例如物业服务,会议室和家庭等空间场景,基于AMD锐龙AI MAX+ 395的迷你AI工作站,凭借其体型/多模并行/数据安全/性价比等优势,都已经出现很大的商业机会。
今年的AI领域,“MCP”“AGENT” 这些概念特别火,它们需要 AI 处理很长的 “上下文”(比如处理一整场长会议的内容),这就需要更大的显存。比如有个模型要 132K 的 “上下文长度”,普通消费级主机的显卡显存不够是跑不起来的,但 AMD锐龙AI MAX+395的显存(80G 以上)完全够用,还能保持不错的速度。
“AMD锐龙AI MAX+395的96GB显存不仅能跑通 GPT-OSS 120B、Llama 4 109B 等大模型(Qunt4 量化下分别需 80GB、66GB 显存),还能实现多模型并行,这是消费级显卡(20-32GB 显存)很难做到的。”目前AMD锐龙AI MAX+395迷你AI工作站运行 GPT-OSS 120B 模型时 TOKEN 数可达 40+,运行 235B 模型时 TOKEN 数达 14+,精度很高,完全满足行业级应用需求。
生态协同与未来计划:联合伙伴推动 AI 应用 “最后一公里”
在AI生态方面,AMD与全球各地的AI开发者、从业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与RIPPLE AI合作打造AMD锐龙AI MAX+ 395专属的开发者平台,,提供类比树莓派式的开发模式。提供工具、文档、远程调试平台及互助社区,并将推出视频教程,降低入门门槛等。
依托 AMD 中国 AI 应用创新联盟上百家合作伙伴,还将针对电子制造、物业、法务、医疗等行业打造定制方案,并与魔搭社区合作举办 MCP/Agent 挑战赛,设立AMD锐龙AI MAX+395专属赛道,推动应用创新。
AMD已与高校合作联合创新中心,将AMD锐龙AI MAX+395迷你工作站引入教学场景,解决 “AI 服务器使用条件限制过高,普通学生无法接触” 的痛点,助力培养创新人才。
为进一步释放产品价值,AMD 正积极构建 AI 硬件与开发者生态。今年 7 月 10 日深圳生态伙伴大会上,已有超过 20 款基于 AMD Radeon AI MAX+395 的迷你 AI 工作站产品亮相。在分享活动现场,AMD联合合作伙伴也为大家展示了多款AMD锐龙AI MAX+395迷你AI工作站在不同领域的实际演示。
Abee AI Station 395 Max水冷工作站演示高性能释放
其中包括Abee AI Station 395 Max水冷工作站展示了高性能释放,在超过120W的整体性能释放下,通过水冷方案依旧可以将小型化产品的温度压制在合理范围,同时极大的减少工作噪音。
HP Z2 Mini G1a演示ChatExcel
HP Z2 Mini G1a展示了ChatExcel方案,通过本地化部署,可以实现部门或团队级的数据分析一体机,保证核心敏感数据安全。用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交互完成数据分析工作,安全高效。
六联智能AXB35-02-H02-BQ
六联智能AXB35-02-H02-BQ为大家演示了基于Qwen 2.5 VL的安防demo,部署后通过本地调用VLM模型快速检测视频抽帧画面,免标注,易部署,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能够快速发现问题点。
希未SEAVIV AideaStation R1
希未SEAVIV AideaStation R1演示了面向自媒体、市场调查等洞察分析工作者的AI应用。通过N8N自动化智能体工作流和调用本地Qwen3-30B大模型,定制针对up主视频数据收集和洞察功能的AI服务。
零刻Beelink GTR9 Pro演示机
极摩客GMKtec EVO-X2
铭凡MS-S1 MAX
天钡 NEX395
现场还展示了极摩客GMKtec EVO-X2、铭凡MS-S1 MAX、天钡 NEX395、零刻Beelink GTR9 Pro等搭载AMD锐龙AI MAX+395处理器的迷你AI工作站,为各类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算力下沉助力 AI 普惠,AMD 引领端侧智能新未来
从品牌认可到产品突破,从场景落地到生态建设,AMD 正以 “算力下沉” 为核心,将原本高门槛的端侧 AI 能力带入中小企业、个人开发者及教科研领域,让AMD锐龙AI MAX+395成为AI端侧、边缘侧开发优选平台。
“AI是过去50年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变革”,而端侧 AI 需要更多“普惠型”设备。搭载AMD 锐龙AI MAX+395处理器的迷你AI工作站以相比传统形态更低的价格、更低的TCO、更小的体积,即可让每个开发者、每个团队都能拥有“可用、好用、负担得起”的 AI 算力,推动 AI 从“云端’走向”身边’,真正赋能生产、生活与学习的每一个角落。
分享到:
评论区(0条)
本文作者
电脑报编辑
电脑报编辑
私信他的更多文章
更多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