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级GPU市场上,NVIDIA的RTX 50系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市场主流,其中的RTX 5090 D更是牢牢占据了中国大陆市场的性能王者地位。不过,由于总所周知的原因,NVIDIA为了能在中国大陆市场继续销售旗舰级GPU,将RTX 5090 D更改了规格,推出了RTX 5090 D v2,而七彩虹作为NVIDIA的核心合作伙伴,自然也在第一时间更新了产品线,推出了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
RTX 5090 D v2仅显存规格变化,GPU无改动
为了满足某些新的规定,NVIDIA对RTX 5090 D的显存规格进行了改动,减少了4组显存控制器,显存位宽从512bit变为384bit,对应的显存容量也从32GB变成24GB,显存类型和频率不变,而显存带宽从1792 GB/s变为1344 GB/s。此外,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为了方便区隔,GPU代号数字有变之外,两版RTX 5090 D的板载规格都没有任何变化,工作频率也完全一样,整板功率也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只要游戏或者应用不是特别吃显存带宽或者需求超过24GB的容量,两版RTX 5090 D的性能表现不会有太大区别。当然,由于第一版RTX 5090 D以后不再出货,这也意味着RTX 5090 D v2就是当下消费级GPU的最高选择,没有之一。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介绍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以下简称iGame RTX 5090 D v2 AD)采用全新设计外观,保留了Advanced家族风格的“引力之环”红圈风扇标识,辨识度极高。显卡外壳质感非常舒服,大大提升了旗舰产品的精致度。配合“自在星球”软件,还能自由调控ARGB灯效,打造个性灯光MOD。
显卡正面采用3风扇设计,装甲大面积采用黑透磨砂材质,质感和视觉效果都显得与众不同。3个“风镰”风扇的尺寸分别为107mm、101mm和107mm,采用延伸折角设计,进一步提升风量和风压。此外,中间风扇与两侧风扇旋转方向相反,有效减少扰流,降低噪声的同时提升了散热效果。
显卡背面配备了全覆盖金属装甲,预留了圆形出气格栅,除了提升散热效果之外,也进一步增加了视觉层次。当然,高强度一体化金属结构也有效增加了显卡抗物理损坏的能力。
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散热器内搭载了7×8 mm+2×6 mm高效热管,与配备iGame真空冰片技术的均热板配合,为RTX 5090 D v2旗舰GPU提供强大的散热能力,从而保证其长期满载工作时的稳定性。
用料部分,显卡搭载了16+7+6相供电,对于旗舰显卡来说也是非常豪华的配置。此外,在供电元件和显存上,也搭配了高效导热垫,提供了更好的接触与导热效果。得益于强大的供电和优质的用料,iGame RTX 5090 D v2 AD核心加速频率高达2452 MHz,比公版规格高出45 MHz,因此性能表现会更好。当然,更好的散热和电气性能也为它提供了更多的超频潜力。
接口部分,显卡配备了3×DP2.1b+1×HDMI 2.1b,足以满足发烧玩家多显示设备输出的需求。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它配备了iGame传统设计的一键超频按键,可以一键切换静音和加速模式。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实战表现。
实战测试:RTX 5090 D v2依然是王者,当下最强选择
测试平台
显卡: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
处理器:锐龙7 9800X3D
内存:芝奇DDR5 6000(C28)16GB×2
主板: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硬盘:WD_BLACK SN850X 2TB
电源:ROG雷神Ⅱ1600W
操作系统:Windows 11专业版24H2
基准性能测试
前面已经介绍过,RTX 5090 D v2与RTX 5090 D在芯片规格方面是完全一样的,公版规格的整板功率也一样,区别只在显存带宽和容量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3DMark基准测试中,压力没那么大的FireStrike系列DX11测试项目里,iGame RTX 5090 D v2 AD甚至表现是好于RTX 5090 D的。不过我们用来对比的RTX 5090 D其实是一款超公版,GPU加速频率高达2580 MHz,因此占了一些优势。
在压力更大的TimeSpy系列测试里还是RTX 5090 D稍强一点点,但差距很小,可见如果两块显卡频率,那就是基本相同了。其实,由于RTX 5090 D v2与RTX 5090 D的标准整板功率都是575W,而RTX 5090 D v2的显存颗粒数量要少一些,这就意味着留给GPU的功率释放空间更大,因此在低负载下可能表现还会更好。当然,总的来说两者差距确实很小。
由于RTX 5090 D不再销售(显卡厂商当前库存清完即止),所以后面的对比我们选择了次旗舰RTX 5080作为参考。
DLSS 4与Reflex 2测试
首先看看3DMark的DLSS 4基准测试。可以看到,在原生设置下,iGame RTX 5090 D v2 AD帧率为85fps,开启DLSS 4性能模式和2×帧生成和4×多帧生成之后提升到268fps和439fps,相对原生分别提升了215%和416%。同时也可以看到,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纯光栅性能相对RTX 5080高出了70%,而开启DLSS 4性能模式后,在2×帧生成和4×多帧生成下则分别高出51%和58%,旗舰地位毫无争议。
▲在《失落之魂》中将DLSS 4多帧生成搭配Reflex 2使用,同时享受极高帧率和低延迟
▲在《无畏契约》中开启Reflex 2技术,也可以在同样帧率下进一步降低操作延迟
《失落之魂》是最新上市的国产动作游戏,全面支持DLSS 4和Reflex 2低延迟技术,我们使用FrameView来记录平均帧率和延迟。可以看到,iGame RTX 5090 D v2 AD在原生、DLSS 4质量+2×帧生成、DLSS 4质量+4×多帧生成设置下分别相对RTX 5080高出55%、44%和43%,而延迟分别低了39%、18%和24%。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开启Reflex 2之后,启用DLSS 4质量+2×帧生成和DLSS 4质量+4×多帧生成时的延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玩家完全不用担心开启多帧生成会导致操作延迟不跟手,Reflex 2可以确保你在享受高帧率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远低于原生设置的操作延迟。目前越来越多的电竞网游和动作游戏都加入了对Reflex 2技术的支持,N卡玩家们一定要记得开启,让自己在对战中可以快人一步,制敌先机。
《鸣潮》也加入了对DLSS 4的支持,可以看到,开启DLSS 4和帧生成后,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帧率按照对应的倍率线性增长,流畅度爆表,相对RTX 5080来讲性能高出42%~55%之多,旗舰和次旗舰的定位很清晰。
《赛博朋克2077》加入路径追踪的4K超级光追设置下,即便是强如RTX 5090 D v2也只有33fps。但在开启DLSS 4质量+4×多帧生成之后,帧率暴增到213fps,已经达到了非常流畅的水准。由此可见,要同时享受极致的光追特效和帧率,那么DLSS 4和多帧生成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iGame RTX 5090 D v2 AD比RTX 5080强上63%~74%,毕竟开启了压力巨大的路径追踪,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GPU规模优势更加凸显。
《心灵杀手2》在4K极限光追设置下对显卡压力也很大,iGame RTX 5090 D v2 AD也只有50fps,开启DLSS 4质量+4×多帧生成之后,帧率暴增到262fps,立刻变得十分流畅。在这里,iGame RTX 5090 D v2 AD比RTX 5080强上47%~67%,旗舰定位十分清晰。
热门电竞网游《战争雷霆》也加入了对DLSS 4的支持。可以看到4K下开启DLSS 4和多帧生成之后,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帧率甚至高达823fps,可以说是非常夸张了。当然,对于这类显卡需求相对较低的电竞网游,处理器已经有一定的瓶颈效应了,不过即便这样,iGame RTX 5090 D v2 AD也比RTX 5080强了一半左右,旗舰实力毫不缩水。
综合来看,iGame RTX 5090 D v2 AD开启DLSS 4和Reflex 2之后,可以在4K极限画质设置下为玩家同时提供极高的帧率和极低的延迟,堪称当下无可匹敌的旗舰级体验。而在4K极限画质设定下,RTX 5090 D v2的旗舰GPU规格尽显王者实力,帧率超过次旗舰RTX 5080的平均幅度大约在50%左右,最高可达74%。由此可见,目前玩家要获得顶级4K光追游戏体验,iGame RTX 5090 D v2依然是首选,没有任何可以替代的选择。
光栅游戏测试
接下来看看传统光栅游戏性能的表现。首先是4K极限画质下的测试,iGame RTX 5090 D v2 AD展现出了当下4K最强旗舰GPU的实力,相对次旗舰RTX 5080的平均帧优势最高可达79%,综合所有游戏的表现来看,平均领先RTX 5080大约50%之多,这个领先的水平与RTX 5090 D保持了一致。
将分辨率降低到2K之后,显卡的压力大大降低,iGame RTX 5090 D v2 AD超过RTX 5080的幅度最高可达72%,综合全部游戏平均领先幅度大约为33%。毕竟2K分辨率下处理器在一些要求较低的游戏中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瓶颈效应,使得两款旗舰GPU的差距变小。当然,大多数发烧玩家入手iGame RTX 5090 D v2 AD本来就是冲着4K极致游戏体验去的,只有在电竞网游对战时才有可能降低分辨率追求更加极致的帧率。
生产力性能测试
不管怎么说,iGame RTX 5090 D v2依然是当下消费级GPU中规格最高的生产力工具。从实测来看,在3D渲染类专业设计应用中,iGame RTX 5090 D v2 AD最高可领先RTX 5080大约57%,综合全部项目来看,平均领先幅度大约为32%。而在视频编码方面,由于RTX 5090 D v2的编解码器规格与RTX 5090 D完全一致,因此实测性能没有什么区别,都可以完美实现4:2:2/10bit/4K/硬件视频编码。总的来说,对于有高负载专业应用需求的设计师用户来讲,iGame RTX 5090 D v2依然是消费级最强选择。
AIGC性能测试
AI性能部分我们也简单测试了一下。首先,我们使用LMStudio来生成文字内容。当加载的本地大模型为8.37GB时,两款GPU都没有爆显存,此时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处理速度大约比RTX 5080快了28%,而在加载18.49GB大模型时,显存占用量显然超过了RTX 5080的16GB显存上限,它的处理速度暴降至0.89 Tokens/s,而iGame RTX 5090 D v2 AD拥有24GB大显存,因此可以轻松应对,处理速度为48.87 Tokens/s,比RTX 5080快了大约53倍之多。
而在UL Procyon AI生图测试中,iGame RTX 5090 D v2 AD本身就比上代同样拥有24GB显存的RTX 4090 D快很多,再加上它原生支持FP4精度,因此在加载运行FP4模型时处理速度更是高出不能原生支持FP4的RTX 4090 D大约412%之多。
由此可见,对于有本地AIGC应用需求的用户,iGame RTX 5090 D v2依然是消费级单卡方案中的最佳选择。
考机与超频
▲满载考机GPU最高61.1℃,显存62℃
iGame RTX 5090 D v2 AD配备了强大的3风扇散热系统,在默认跑满575W功率考机的状态下,GPU最高温度仅为61.1℃,显存最高62℃,此时即便把风扇转速开满,噪声也控制得很好。可以说作为旗舰显卡,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使用体验也是非常不错的。
▲超频后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TimeSpy得分已经超越了RTX 5090 D
iGame RTX 5090 D v2 AD拥有强大的散热设计和豪华的用料,因此我们尝试了一下超频,直接将GPU提升到2850MHz,显存拉到30000MHz(等效频率),在3DMark TimeSpy GPU测试中GPU峰值频率更是跑到了3375MHz,最终获得51950分,比RTX 5090 D的50135分大约高出4%。所以,对于入手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玩家来讲,实际上只需略微超频就可以获得高出RTX 5090 D的游戏体验。
总结:颜值与性能登顶的双料旗舰,DLSS 4豪华神装之选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RTX 5090 D v2相对RTX 5090 D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显存规格,可能对刚需32GB大显存的AIGC用户有一定影响,但对于发烧级游戏玩家来讲,它的GPU规格完全没有变化,因此在绝大多数显存占用不超过24GB的4K光追游戏大作中与RTX 5090 D的体验区别其实是很小的。甚至由于RTX 5090 D v2显存颗粒减少、显存功率在整板功率中的占比反而更低,总功率和RTX 5090 D相同的情况下,RTX 5090 D v2的GPU可分配的功率反而变多,拥有了更大的性能潜力。因此像iGam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这样的超公版产品超频之后可以轻松反超RTX 5090 D。
再者,我们可以看到,在DLSS 4和Reflex 2的加持下,iGame RTX 5090 D v2获得了数倍的帧率提升,在开启4×多帧生成之后也可以保持极低的延迟,为玩家带来了顶级的游戏视觉与操控体验。当然,由于NVIDIA已经停止了RTX 5090 D芯片的出货,所以RTX 5090 D v2还是中国大陆市场消费级GPU的最强选择,对于追求极致4K光追游戏体验玩家来讲,它就是在RTX 5090 D离开之后唯一的王者之选。
对于生产力用户和AI用户来讲,iGame RTX 5090 D v2虽说在显存方面有所精简,但依然还是当下消费级GPU中的最强王者,从3D渲染类生产力测试也可以看到它相对于次旗舰RTX 5080的定位还是高出很多,而在视频编码方面,它和RTX 5090 D的表现完全一致,这对于视频剪辑师用户来讲是个利好消息。总的来说,对于专业设计师用户来讲,RTX 5090 D v2也是目前消费级GPU中的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RTX 5090 D v2作为RTX 5090 D的接班人依然坐稳了王者地位,不管是追求4K极致游戏体验还是高效生产力,它都是当下不可替代的顶级选择。而iGam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显卡拥有豪华的用料、极具个性与视觉冲击力的外观,强大的散热设计和超频潜力,称得上是一众RTX 5090 D v2超公版中的代表之作。
测评:RTX 5090 D v2拉满即战力,感受iGame显卡带来的性能与体验
2025年9月22日 17 : 14 电脑报原创
在消费级GPU市场上,NVIDIA的RTX 50系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市场主流,其中的RTX 5090 D更是牢牢占据了中国大陆市场的性能王者地位。不过,由于总所周知的原因,NVIDIA为了能在中国大陆市场继续销售旗舰级GPU,将RTX 5090 D更改了规格,推出了RTX 5090 D v2,而七彩虹作为NVIDIA的核心合作伙伴,自然也在第一时间更新了产品线,推出了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
RTX 5090 D v2仅显存规格变化,GPU无改动
为了满足某些新的规定,NVIDIA对RTX 5090 D的显存规格进行了改动,减少了4组显存控制器,显存位宽从512bit变为384bit,对应的显存容量也从32GB变成24GB,显存类型和频率不变,而显存带宽从1792 GB/s变为1344 GB/s。此外,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为了方便区隔,GPU代号数字有变之外,两版RTX 5090 D的板载规格都没有任何变化,工作频率也完全一样,整板功率也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只要游戏或者应用不是特别吃显存带宽或者需求超过24GB的容量,两版RTX 5090 D的性能表现不会有太大区别。当然,由于第一版RTX 5090 D以后不再出货,这也意味着RTX 5090 D v2就是当下消费级GPU的最高选择,没有之一。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介绍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以下简称iGame RTX 5090 D v2 AD)采用全新设计外观,保留了Advanced家族风格的“引力之环”红圈风扇标识,辨识度极高。显卡外壳质感非常舒服,大大提升了旗舰产品的精致度。配合“自在星球”软件,还能自由调控ARGB灯效,打造个性灯光MOD。
显卡正面采用3风扇设计,装甲大面积采用黑透磨砂材质,质感和视觉效果都显得与众不同。3个“风镰”风扇的尺寸分别为107mm、101mm和107mm,采用延伸折角设计,进一步提升风量和风压。此外,中间风扇与两侧风扇旋转方向相反,有效减少扰流,降低噪声的同时提升了散热效果。
显卡背面配备了全覆盖金属装甲,预留了圆形出气格栅,除了提升散热效果之外,也进一步增加了视觉层次。当然,高强度一体化金属结构也有效增加了显卡抗物理损坏的能力。
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散热器内搭载了7×8 mm+2×6 mm高效热管,与配备iGame真空冰片技术的均热板配合,为RTX 5090 D v2旗舰GPU提供强大的散热能力,从而保证其长期满载工作时的稳定性。
用料部分,显卡搭载了16+7+6相供电,对于旗舰显卡来说也是非常豪华的配置。此外,在供电元件和显存上,也搭配了高效导热垫,提供了更好的接触与导热效果。得益于强大的供电和优质的用料,iGame RTX 5090 D v2 AD核心加速频率高达2452 MHz,比公版规格高出45 MHz,因此性能表现会更好。当然,更好的散热和电气性能也为它提供了更多的超频潜力。
接口部分,显卡配备了3×DP2.1b+1×HDMI 2.1b,足以满足发烧玩家多显示设备输出的需求。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它配备了iGame传统设计的一键超频按键,可以一键切换静音和加速模式。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实战表现。
实战测试:RTX 5090 D v2依然是王者,当下最强选择
测试平台
显卡: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
处理器:锐龙7 9800X3D
内存:芝奇DDR5 6000(C28)16GB×2
主板: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硬盘:WD_BLACK SN850X 2TB
电源:ROG雷神Ⅱ1600W
操作系统:Windows 11专业版24H2
基准性能测试
前面已经介绍过,RTX 5090 D v2与RTX 5090 D在芯片规格方面是完全一样的,公版规格的整板功率也一样,区别只在显存带宽和容量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3DMark基准测试中,压力没那么大的FireStrike系列DX11测试项目里,iGame RTX 5090 D v2 AD甚至表现是好于RTX 5090 D的。不过我们用来对比的RTX 5090 D其实是一款超公版,GPU加速频率高达2580 MHz,因此占了一些优势。
在压力更大的TimeSpy系列测试里还是RTX 5090 D稍强一点点,但差距很小,可见如果两块显卡频率,那就是基本相同了。其实,由于RTX 5090 D v2与RTX 5090 D的标准整板功率都是575W,而RTX 5090 D v2的显存颗粒数量要少一些,这就意味着留给GPU的功率释放空间更大,因此在低负载下可能表现还会更好。当然,总的来说两者差距确实很小。
由于RTX 5090 D不再销售(显卡厂商当前库存清完即止),所以后面的对比我们选择了次旗舰RTX 5080作为参考。
DLSS 4与Reflex 2测试
首先看看3DMark的DLSS 4基准测试。可以看到,在原生设置下,iGame RTX 5090 D v2 AD帧率为85fps,开启DLSS 4性能模式和2×帧生成和4×多帧生成之后提升到268fps和439fps,相对原生分别提升了215%和416%。同时也可以看到,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纯光栅性能相对RTX 5080高出了70%,而开启DLSS 4性能模式后,在2×帧生成和4×多帧生成下则分别高出51%和58%,旗舰地位毫无争议。
▲在《失落之魂》中将DLSS 4多帧生成搭配Reflex 2使用,同时享受极高帧率和低延迟
▲在《无畏契约》中开启Reflex 2技术,也可以在同样帧率下进一步降低操作延迟
《失落之魂》是最新上市的国产动作游戏,全面支持DLSS 4和Reflex 2低延迟技术,我们使用FrameView来记录平均帧率和延迟。可以看到,iGame RTX 5090 D v2 AD在原生、DLSS 4质量+2×帧生成、DLSS 4质量+4×多帧生成设置下分别相对RTX 5080高出55%、44%和43%,而延迟分别低了39%、18%和24%。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开启Reflex 2之后,启用DLSS 4质量+2×帧生成和DLSS 4质量+4×多帧生成时的延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玩家完全不用担心开启多帧生成会导致操作延迟不跟手,Reflex 2可以确保你在享受高帧率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远低于原生设置的操作延迟。目前越来越多的电竞网游和动作游戏都加入了对Reflex 2技术的支持,N卡玩家们一定要记得开启,让自己在对战中可以快人一步,制敌先机。
《鸣潮》也加入了对DLSS 4的支持,可以看到,开启DLSS 4和帧生成后,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帧率按照对应的倍率线性增长,流畅度爆表,相对RTX 5080来讲性能高出42%~55%之多,旗舰和次旗舰的定位很清晰。
《赛博朋克2077》加入路径追踪的4K超级光追设置下,即便是强如RTX 5090 D v2也只有33fps。但在开启DLSS 4质量+4×多帧生成之后,帧率暴增到213fps,已经达到了非常流畅的水准。由此可见,要同时享受极致的光追特效和帧率,那么DLSS 4和多帧生成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iGame RTX 5090 D v2 AD比RTX 5080强上63%~74%,毕竟开启了压力巨大的路径追踪,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GPU规模优势更加凸显。
《心灵杀手2》在4K极限光追设置下对显卡压力也很大,iGame RTX 5090 D v2 AD也只有50fps,开启DLSS 4质量+4×多帧生成之后,帧率暴增到262fps,立刻变得十分流畅。在这里,iGame RTX 5090 D v2 AD比RTX 5080强上47%~67%,旗舰定位十分清晰。
热门电竞网游《战争雷霆》也加入了对DLSS 4的支持。可以看到4K下开启DLSS 4和多帧生成之后,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帧率甚至高达823fps,可以说是非常夸张了。当然,对于这类显卡需求相对较低的电竞网游,处理器已经有一定的瓶颈效应了,不过即便这样,iGame RTX 5090 D v2 AD也比RTX 5080强了一半左右,旗舰实力毫不缩水。
综合来看,iGame RTX 5090 D v2 AD开启DLSS 4和Reflex 2之后,可以在4K极限画质设置下为玩家同时提供极高的帧率和极低的延迟,堪称当下无可匹敌的旗舰级体验。而在4K极限画质设定下,RTX 5090 D v2的旗舰GPU规格尽显王者实力,帧率超过次旗舰RTX 5080的平均幅度大约在50%左右,最高可达74%。由此可见,目前玩家要获得顶级4K光追游戏体验,iGame RTX 5090 D v2依然是首选,没有任何可以替代的选择。
光栅游戏测试
接下来看看传统光栅游戏性能的表现。首先是4K极限画质下的测试,iGame RTX 5090 D v2 AD展现出了当下4K最强旗舰GPU的实力,相对次旗舰RTX 5080的平均帧优势最高可达79%,综合所有游戏的表现来看,平均领先RTX 5080大约50%之多,这个领先的水平与RTX 5090 D保持了一致。
将分辨率降低到2K之后,显卡的压力大大降低,iGame RTX 5090 D v2 AD超过RTX 5080的幅度最高可达72%,综合全部游戏平均领先幅度大约为33%。毕竟2K分辨率下处理器在一些要求较低的游戏中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瓶颈效应,使得两款旗舰GPU的差距变小。当然,大多数发烧玩家入手iGame RTX 5090 D v2 AD本来就是冲着4K极致游戏体验去的,只有在电竞网游对战时才有可能降低分辨率追求更加极致的帧率。
生产力性能测试
不管怎么说,iGame RTX 5090 D v2依然是当下消费级GPU中规格最高的生产力工具。从实测来看,在3D渲染类专业设计应用中,iGame RTX 5090 D v2 AD最高可领先RTX 5080大约57%,综合全部项目来看,平均领先幅度大约为32%。而在视频编码方面,由于RTX 5090 D v2的编解码器规格与RTX 5090 D完全一致,因此实测性能没有什么区别,都可以完美实现4:2:2/10bit/4K/硬件视频编码。总的来说,对于有高负载专业应用需求的设计师用户来讲,iGame RTX 5090 D v2依然是消费级最强选择。
AIGC性能测试
AI性能部分我们也简单测试了一下。首先,我们使用LMStudio来生成文字内容。当加载的本地大模型为8.37GB时,两款GPU都没有爆显存,此时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处理速度大约比RTX 5080快了28%,而在加载18.49GB大模型时,显存占用量显然超过了RTX 5080的16GB显存上限,它的处理速度暴降至0.89 Tokens/s,而iGame RTX 5090 D v2 AD拥有24GB大显存,因此可以轻松应对,处理速度为48.87 Tokens/s,比RTX 5080快了大约53倍之多。
而在UL Procyon AI生图测试中,iGame RTX 5090 D v2 AD本身就比上代同样拥有24GB显存的RTX 4090 D快很多,再加上它原生支持FP4精度,因此在加载运行FP4模型时处理速度更是高出不能原生支持FP4的RTX 4090 D大约412%之多。
由此可见,对于有本地AIGC应用需求的用户,iGame RTX 5090 D v2依然是消费级单卡方案中的最佳选择。
考机与超频
▲满载考机GPU最高61.1℃,显存62℃
iGame RTX 5090 D v2 AD配备了强大的3风扇散热系统,在默认跑满575W功率考机的状态下,GPU最高温度仅为61.1℃,显存最高62℃,此时即便把风扇转速开满,噪声也控制得很好。可以说作为旗舰显卡,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使用体验也是非常不错的。
▲超频后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TimeSpy得分已经超越了RTX 5090 D
iGame RTX 5090 D v2 AD拥有强大的散热设计和豪华的用料,因此我们尝试了一下超频,直接将GPU提升到2850MHz,显存拉到30000MHz(等效频率),在3DMark TimeSpy GPU测试中GPU峰值频率更是跑到了3375MHz,最终获得51950分,比RTX 5090 D的50135分大约高出4%。所以,对于入手iGame RTX 5090 D v2 AD的玩家来讲,实际上只需略微超频就可以获得高出RTX 5090 D的游戏体验。
总结:颜值与性能登顶的双料旗舰,DLSS 4豪华神装之选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RTX 5090 D v2相对RTX 5090 D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显存规格,可能对刚需32GB大显存的AIGC用户有一定影响,但对于发烧级游戏玩家来讲,它的GPU规格完全没有变化,因此在绝大多数显存占用不超过24GB的4K光追游戏大作中与RTX 5090 D的体验区别其实是很小的。甚至由于RTX 5090 D v2显存颗粒减少、显存功率在整板功率中的占比反而更低,总功率和RTX 5090 D相同的情况下,RTX 5090 D v2的GPU可分配的功率反而变多,拥有了更大的性能潜力。因此像iGam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这样的超公版产品超频之后可以轻松反超RTX 5090 D。
再者,我们可以看到,在DLSS 4和Reflex 2的加持下,iGame RTX 5090 D v2获得了数倍的帧率提升,在开启4×多帧生成之后也可以保持极低的延迟,为玩家带来了顶级的游戏视觉与操控体验。当然,由于NVIDIA已经停止了RTX 5090 D芯片的出货,所以RTX 5090 D v2还是中国大陆市场消费级GPU的最强选择,对于追求极致4K光追游戏体验玩家来讲,它就是在RTX 5090 D离开之后唯一的王者之选。
对于生产力用户和AI用户来讲,iGame RTX 5090 D v2虽说在显存方面有所精简,但依然还是当下消费级GPU中的最强王者,从3D渲染类生产力测试也可以看到它相对于次旗舰RTX 5080的定位还是高出很多,而在视频编码方面,它和RTX 5090 D的表现完全一致,这对于视频剪辑师用户来讲是个利好消息。总的来说,对于专业设计师用户来讲,RTX 5090 D v2也是目前消费级GPU中的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RTX 5090 D v2作为RTX 5090 D的接班人依然坐稳了王者地位,不管是追求4K极致游戏体验还是高效生产力,它都是当下不可替代的顶级选择。而iGame RTX 5090 D v2 Advanced OC 24GB显卡拥有豪华的用料、极具个性与视觉冲击力的外观,强大的散热设计和超频潜力,称得上是一众RTX 5090 D v2超公版中的代表之作。
分享到:
评论区(0条)
本文作者
电脑报编辑
电脑报编辑
私信他的更多文章
更多评测